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中国农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民门户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福建创新举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带动村民致富 返回首页

福建创新举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带动村民致富

时间:2017-07-11 10:09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头裹花巾、腰缠银链,美丽勤劳的惠安女身穿着独具特色的绸缎服饰。这里是福建泉州惠安大龃澹在山海那端,演绎着另一部“海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头,我们读出了大自然赐予的区位、生态优势,更品读出滨海村庄散发出的迷人文化魅力。

  福建泉州、厦门等滨海多地的一座座美丽乡村,缘何而建起又因何而兴?

  文化魅力转为发展优势

  福建沿海一带的村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同时还蕴藏着一种独特的“味道”。

  在大龃寮到渔民曾梅霞时,她正望向不远处海边一片绿意正浓的小山坡,木栈道弯曲环绕,游人们站在坡顶含笑拍照。谁能想到,很多年前,这里是荒坡、坟岗。曾梅霞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打造出这个远近闻名的惠安女民俗文化基地。海内外的摄影协会团体、各大艺术院校写生者、驴友、背包客、自驾游客等纷至沓来。

  大龃迨俏琶遐迩的惠安女的聚居地。一个村庄之所以闻名,与其蕴育和传承的文化有着莫大关联。惠安女独特的服饰和民俗吸引着海内外的目光。早在1998年,惠安女民俗风情已是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2006年,惠安女服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这个禀赋很好的村庄,早年在乡村建设中,并未把惠安女文化资源很好地转变为发展优势和旅游资本。品牌意识不强,规划欠缺,开发靠个人力量。旅游业处于相对封闭、自我发展的局面,缺乏大手笔的运作,缺乏大创意的项目。

  如何打响惠安女文化这个品牌?近年来,政府和当地渔民一起想法子、出主意,政府多措并举开展惠安女文化抢救、保护、创作、开发,甚至为深化惠安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编撰惠安女文化典故,并将惠安女文化元素注入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衍生品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造就一村一韵

  “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这是福建省在《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的建设格局。从中不难发现,福建在乡村建设中,非常注重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分片推进建设的指导理念。

  佐证了这一理念的,还有福建省颁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它根据全省“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战略要求,借鉴台湾“富丽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区别于城市建设、尽可能保留现有乡村原貌基础上,规定了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9个方面内容,提炼了33项量化指标。

  6月22日,我们到访晋江金井镇围头村时,村委会主任洪水平正带着村干部整修游客访问中心。福建靠海的村庄相对比较富裕,洪水平自家也是做水产生意的小康之家,多年来,他带着村民反复探索的,就是如何通过创新让围头村更美。

  围头村地处晋江围头半岛最南端,是距离金门最近的渔村。这里也曾是“八二三”炮战主战场,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落下了5万多发炮弹。“我们要开发红色旅游,打造海峡第一村。”洪水平告诉记者。

  走近围头村毓秀楼,累累弹痕清晰可见,千疮百孔的外墙仿佛在海风中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如今的围头村,生态环境特别优美,村庄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6500米。自然天成的金沙湾、静谧神奇的月亮湾、沙细似米的东海湾绵延相接。仅村里的沙滩就长达3.2公里,为游客提供了一条漫步休闲景观带,前不久,围头村还获批为福建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

  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的南江村,有600年历史,村中树木青翠、溪流环绕,水稻梯田与古色古香的土楼相辉映。南江村面积只有5.5平方公里,村里保留下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女儿林”。据村干部江建波介绍,400多年前开始,村中女子为感念父母劳作辛苦,在出嫁办喜宴当天由兄妹或父母陪同,在山路旁栽下一棵松树,希望父母去劳作路上有一块林荫地能歇脚,也用此方法寄托故土乡情。

  如今依托这片宽约50米、长约2500米、栽有近900棵树的“女儿林”,南江村成为省级生态村,大力发展起生态休闲旅游。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在福建永春县,岵山镇北溪村曾经污水横流,令人头痛不已。2015年开始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乡村颜值开始提升。

  “污水进去,汇集到厌氧生物处理池,净化后排入人工湿地,经植物吸收处理后,就变成清澈的水。”村干部说,一到春天,村里万株鲜花盛开,绿水荡漾,吸引各地游客到来。

  福建各级政府建立共赢机制,激励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积极鼓励引导乡土企业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资本、技术条件等优势,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在回馈故里的同时发展壮大企业。同时,为各市县搭建共建平台,定期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共建项目需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打通民营企业参与土地整治、村庄整治、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的通道。

  回归山清水秀,留下乡韵乡愁,离不开污水垃圾处理硬件设施建设。福建省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上不遗余力地推进。2016年,福建全省就投入治理资金21个亿,该省929个乡镇中,已有564个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2个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1382个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改善村庄环境,福建各地纷纷亮出好招。比如,泰宁县制定《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从财政年度预算统筹、排污费征收、生态补偿资金等三个部分筹集运管经费,对责任主体、管护要求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相关经验做法被环保部转发全国各地学习借鉴;邵武市发动乡镇企业、村民自愿集资,实行“镇企、村民协同管护”机制。许多乡村通过“一事一议”,发动村民设立环卫基金、缴交生活垃圾处理费,建立保洁队伍;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通过整治项目带动,把村庄打造成了田园风光的休闲生态古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慢客村”;福州市马尾区英屿村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立体化处理,配套景观改造措施,打造居民休闲漫步的生态湿地公园……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