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中国农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民门户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顶天立地结硕果 助推产业谱新篇——中国农科院2012年科技创新工作盘点 返回首页

顶天立地结硕果 助推产业谱新篇——中国农科院2012年科技创新工作盘点

时间:2013-02-16 13:48来源: 作者:收藏
  本网讯  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保障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创新、科技兴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夯实人才、学科、平台条件,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一年来,中国农科院通过“千人计划”、“杰青”、“国家特支计划”等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引进“千人计划”人选1名。钱前领衔的“稻类遗传育种学”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姚斌、黄三文获得杰青项目,陆宴辉、王晓钧获得首次设立的优青项目。推荐10人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钱前团队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吴孔明等3人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王连铮等3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张友军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18位专家入选2012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钱前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凝练优势研究领域,构建了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框架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按照“优”、“特”、“精”的原则,确立了8大学科集群、134个学科领域和309个研究方向的学科布局,明确了需要培强的优势学科、培优的传统特色学科和培植的新兴学科,为现代院所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方向。

  国家农作物、微生物、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4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启动运行,国家农业图书馆、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的相继建成,以及国家畜禽改良中心、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19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与23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0个院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平台的建设,为科研工作搭建了广阔舞台。

  紧扣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创新,“顶天立地”重大科研成果相继涌现

  在基础研究方面,立足前沿科技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水稻株高和花器官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绘制了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的全基因组草图,促进了棉花优质、高产、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深入研究,创制出第二代优质纤维、优质大铃转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加快了优良棉花新品种的培育进程;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Bt作物生态系统天敌昆虫的演化机制,阐明了种植Bt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显著生防功能;参与完成了栽培番茄全基因组的精细序列分析,破译了番茄基因组密码;建成了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烟草突变体库,创制了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突变体库与筛选方法。相关学术性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尖刊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农科院的学术影响力。全院共发表研究论文5100多篇,其中SCI、EI等收录1500多篇。

华北地区Bt作物生态系统天敌昆虫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

  在应用研究方面,大力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并举的重大技术创新,成功选育“中浙优10号”水稻、“中油杂12”油菜、“中棉所49”棉花、瘦肉型北京鸭等一批动植物新品种,研发出大豆免耕播种技术、无人驾驶自动导航施药直升机、自走式全自动采茶机、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仪以及粮食安全系统评价模型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实用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院获得国家或省级审定农作物品种96个、新品种保护权8个;获国家专利507个,其中发明专利383个,较2011年翻番。

  积极创新成果培育机制,成果获奖创历史新突破

  2012年全院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155项,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奖成果8项,其中作物所王连铮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和植保所陈万权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牧医所李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猪产肉性状相关重要基因发掘、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资划所唐华俊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主要农作物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业务化应用”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省部级奖成果23项。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彰显了全院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动植物产品的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物所王连铮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配合农业部做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实现粮食“九连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粮棉油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水稻“双增一百”和玉米“双增二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防灾减灾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兴农行动。

中国农科院与3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接签约

  据不完全统计,组织遴选全院重点推广科技成果207项,其中新品种58个、新产品50个、新技术99个,建立相应的成果转化跟踪与扶持机制。全院共组织科技下乡5.5万人次,组织举办现场展示会、观摩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4000多次,直接和间接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110多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60万份,推广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及畜禽新品种260个、配套技术263项,推广作物总面积4亿多亩、畜禽1亿多头(只)。中黄13连续6年位居全国大豆种植面积首位,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玉米“中单909”2012年推广了210万亩,获得转让收入1.2亿元,创玉米新品种推广速度和作物单品种转让纪录。“双低”油菜系列品种推广3500万亩,占全国油菜生产面积的35%。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此外,中国农科院通过不断推进与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建立成果转化与示范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江西省、镇江市、巴彦淖尔市等省、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200多个,建立和完善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65个,通过科技示范带动成果转化。组织作物、水稻、畜牧等17个研究所与宁夏农垦、河南、江苏等地的3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对接,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和农业部工作部署,高度重视科技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工作,派出科技人员在新疆、西藏和湖南有关地区挂职,组织100多名专家深入实地开展科技服务,与地方政府合办各类科技洽谈会、展销会和咨询会等200多次,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

  中国农科院还针对生产实际需要,组装、集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动物疫病防治、防灾减灾和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提供重点关键技术支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