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民门户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甘肃贫困山村挂职“第一书记”谈变化:水路全通 教育强村 返回首页

甘肃贫困山村挂职“第一书记”谈变化:水路全通 教育强村

时间:2018-08-28 18:06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佚名收藏

  2017年7月,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派,邹传彪收拾行囊从北京赶至甘肃积石山县,在胡林家乡吊坪村挂职村委会“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总人口26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9%。有深度贫困乡2个、贫困村61个,贫困户7083户,贫困人口31960人,农村贫困面达13.51%,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实际上,十多年前邹传彪就曾随侨商考察团踏足积石山县。当时,窄小崎岖的山路、住土坯房的农户,去几里地开外的地方背水回来饮用的当地小孩……乡村贫穷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担任吊坪村支部书记20多年的郝文良说,过去村子经济条件差,村民们辛苦一年所得粮食只能基本维持温饱。

  这些年来,随着官方各级多轮扶贫,积石山已从“输血式”扶贫进入“造血式”扶贫,探索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坯房变成砖混房,家家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里土路都变成水泥路。”郝文良称,村里厕所也都变成了“水冲式”。

  邹传彪2017年到任吊坪村“第一书记”以来,向国侨办传达帮扶村的民情民意,并落实国侨办在吊坪村的帮扶项目。两年来,经过危房改造、厕所革命、道路革命等项目实施,往日的吊坪村已换上了“新装”。

  今年三月,邹传彪请来“绣娘”培训村里的留守妇女。“当时有二三十名妇女报名,反响挺好。”邹传彪说,村上已联系好相关企业,到时妇女们可按照订单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带有乡土文化的刺绣手工艺品,赚取“外快”。

  据邹传彪介绍,当地民众脱贫不易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展规模化产业,且存在“无牵头人、无龙头企业”等困难。

  “国侨办想通过教育改变本村贫穷落后的状况。”邹传彪称,从去年开始,国侨办筹集21万元,设立吊坪村励志奖助学金,对吊坪村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和品学兼优学生以及应届录取大学生,给予助学金和奖学金,并对在吊坪村执教的优秀老师给予奖励。

  近年来,国侨办利用国内外侨团、侨校捐赠资金,解决积石山县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贫困家庭上学负担重等问题,为积石山县新建学校、配置教学设备,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支教帮扶活动。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