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中国农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民门户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市场行情 > 市场预测 > 浅谈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返回首页

浅谈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时间:2015-12-18 13:40来源: 陕西党建网作者:柯雷收藏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12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提升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其核心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镇坪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涉农产业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一、农民收入现状

  (一)农民收入较低且贫困面大。2013年,镇坪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56元,省市分别高47元和168元;收入3000元以下的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72万人,因灾、因病、因子女上学、因工伤等因素返贫现象突出,贫困发生率达35%。

  (二)农民收入构成结构不合理。201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2217元,占34.3%;工资性收入3649元,占56.5%;财产性收入96.5元,占1.5%;转移性收入492元,占7.6%。这组数据显示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结构构成的不合理性。间接反映出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低,农产品效益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三)主导产业促进增收不明显。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小而杂、小而全,“大户不大、龙头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利益连接机制不到位,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完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标准低、规模小,产业形成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二、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农业的弱质性是农业生产能力薄弱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农业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大。镇坪县处于南北交替的过渡带,加上山大、沟深、地碎、坡陡的地理特征,暴雨、冰灾、旱灾、滑坡、冷冻、风灾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这些不可控、不可预测的风险决定了农业生产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加之山区耕地坡度大、离散分布、保肥能力差的特点又导致了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程度低,单位投入成本高且收益低。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大。从生产角度看,退耕还林以后农业生产零打碎敲,耕地面积减少,难以形成生产规模和集约效应。从需求角度看,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而且不易长期保存的特性导致了价格无法充分实现。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比较长,且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其供给变化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从市场角度看,农业生产会存在增产不增收,很容易产生“谷贱伤农”的现象。

  (二)农业缺乏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难的结构性原因。一方面农业经营组织弱化。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农民兼职化、农业副业化的困局,农业成了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生产的目的绝大部分停滞在满足自给的层次,缺少带头人,未能建立可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有效改善农业微观经济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农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单打独斗式的农业生产仍是主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产业化程度低。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大部分产品未经加工转化增值就直接出售,造成生产与加工脱节,产品与市场脱钩,产业发展难以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三是现代农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未建好,一、二、三次产业很难融合发展,不能很好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民增收难的现实原因。一方面生产性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政府在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上加大了投入,集中财力修建了农业灌溉、沟渠、堤坝等基础设施,着力推进防护林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和财力的限制,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由于山区自然灾害的易发、常发,加上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难度大,导致大部分生产性基础设施老化快、损坏严重。另一方面流通性基础设施薄弱。虽然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通村公路质量较差、道路较窄,有些村级道路隔河渡水,无桥相依,严重制约了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瓶颈。

  (四)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观原因。从整体来看,山区的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而且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稍有文化的年轻人或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均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种地基本靠老人、妇女等留守人员,农民增收困难重重。一方面,农民素质不高导致思想观念转变难。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不愿接受新事物,排斥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农民素质不高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守旧思想和小农意识难以彻底根除,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发展农村产业持观望态度,希望别人作为“试验品”。这种心理和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风险,但往往容易丧失发展机遇,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第三,农民素质不高导致农业现代化推进难。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程中,学习新技术困难,依靠科技的主动性不高,使发展特色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从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制造了障碍。

  (五)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农民增收难的社会性原因。一是资金不足制约发展内在活力。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无法融资担保,农民融资难度较大,政策性的贴息贷款发放手续繁杂、效率低。二是民间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引导,政府的资金、政策对其支持力度不够,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未建立起集产销于一体的配套服务,农产品产前的市场信息收集、技术更新和推广,产中的生产技术指导,产后的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没有形成系统性。尤其是没有构建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导致农产品在市场的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品质和形象。四是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广。只有少数农户有主动参保意识,多数农户不愿意主动参保。保险公司也存在手续繁杂、风险大等问题不愿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农业保单。

  三、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要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应紧紧依靠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着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大收入构成主体中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全面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使农民兼职化、农业副业化向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主业化转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

  1、全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要在农业上持续增收,就要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符合地域实际、气候特色的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按照休闲、度假、养生的理念,突出在“好吃、好看、好养生”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全力打造好“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名片,充分释放生态旅游活力,形成接二连三的复合业态。

  2、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以提水平、扩功能、抓管理、增效益为目标,建立园区分类管理和包抓机制,加快在建特色农业园区建设进度,大力培育农产品物流园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以及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承包经营、劳务聘用、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园区与周边农户融合发展,让农民变工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努力实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个区域、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

  3、增强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把农户培养成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把专业大户培养成企业、把企业培养成龙头的思路,着眼于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依托“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和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开发步伐,着力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型立体产业集群。同时,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扶持,加强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让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改善农村条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发展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按照“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美丽乡村定位,把集镇、村庄、社区的建设作为主阵地,抢抓政策机遇,大力争取并实施好农田水利、环境整治、土地整理及农村路、电、网等项目,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切实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建立突出民生为本、循环发展理念,直接、广泛,无缝式、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实现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协调发展转变;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从习惯“灭火”向突出源头“熄火”转变,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集中到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上来,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和谐。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镇村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进一步选好管好用好带头人,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对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三农”工作的坚强堡垒。

  (三)激活农民潜力,夯实增收致富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1、加强农民教育力度提升素质。一是切实解决山区农村教育经费难保证、优秀教师难留住、贫困学生难上学的问题,让农民子弟上得起学、学到知识、看见希望。二是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资源,根据农民自身实际和兴趣开展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2、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3、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促进增收。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彻底解决传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强化目标任务到户、扶贫措施到户、时间进度到户、验收到户的“四到户”措施的落实,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对象精准、措施办法精准、摘帽时间精准、考核验收精准。

  4、健全保障体系降低农业风险。建立集产加销于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做到“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确保实现农产品收益可观、质量过硬,解决“谷贱伤农”和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要强化农民保险意识,大力支持保险公司提供种类更全的农业保单、简化参保手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地的多种担忧,切实让农民从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山区要充分挖掘优越自然禀赋的增收潜力,以“山、水”养人、兴业、富民,大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时,要积极寻求“三农”之外的增收渠道,为群众提供新的增收路径和领域,合力促进山区群众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