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研制防护物资,“国家队”开启“战时模式”|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返回首页

研制防护物资,“国家队”开启“战时模式”|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时间:2020-05-18 18:37来源: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作者:佚名收藏

  “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三大发展方向。”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在“纤维空中大讲堂”上,带来了一场线上直播公开课。

  不久前,为有效应对疫情,朱美芳带领着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为医卫防护材料研发攻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第一时间立项新冠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专项,快速研发,产品进入抗疫一线单位;多平台开展专业科普;向国外合作院校和专家发出慰问信……

  难!“要做就做国内没有的”

  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心急如焚。2月8日,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应急专项申请通知及指南”,全国的应急研发及生产力量被迅速发动。2月27日,战时应急研发专项项目设立,优中选优确定了25个应急项目。其中,技术攻关及应用基础类重点专项10项、自由探索类4项、软课题类1项、科普类10项。20天完成应急专项布局,专项实施从组织形式到经费管理,全部采用“战时模式”,速度快,要见成效。

  防护服闷热、不透气,医护人员穿着不适的报道牵动着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心。“要做就做国内没有的。”材料学院毕业生、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盛公司)董事长罗章生很快接到了实验室合作启动防护服应急生产的电话,双方一拍即合,与团队青年教师骨干相恒学副教授联合申报“Rowelk?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的结构与性能评价”应急专项,争取尽快生产出高品质的防护服送到抗疫一线。

  没工人、没原料,罗章生拿出当年“重新当工人”的那股劲,到处想办法,三四天后就交出了一件小样。在项目团队技术支持下,公司生产马上进入战时状态。通过瞬时释压纺丝成形设备,团队开发出了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湿安全防护材料,制备出系列有限次使用医用防护服,目前当盛公司每天可生产约2000件。随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启动的高端防护服项目中,双方联合申报并获得专项支持。

  项目团队还向武汉方舱医院、湖北汉川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等抗疫一线单位,以及国外合作单位捐赠Rowelk?有限次防护服5000余件套。既纾解了防护服短缺的困境,又增强了国际合作单位的抗疫力量。

  “水煮5次”“蒸1次”,在材料学院李光教授的办公室里,有各式各样贴着标签的测试口罩,一个多月前的忙碌若在眼前。为保证数据准确,李光教授在学校和家之间当起了实验员、测试员。如何让口罩戴得既舒适又可重复使用?通过她牵头的应急研究项目,很快开发出了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高性能口罩滤芯膜。这种纤维可过滤极细小的颗粒和病毒,不需静电处理。而用它制成的滤芯膜则十分轻薄,每平方米仅1―2克,过滤效率高、性能稳定,可循环使用。

  该项目组与上海汉圃新材料公司合作,抓紧优化设备调控和工艺参数,生产高性能口罩滤芯膜15万米。上海巨臣婴童服饰有限公司采用该滤芯膜,生产销售高性能防护口罩300万只以上,直供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在复工复产关键时期提供了急需物资保障。

  在“一罩难求”的非常时期,得熔喷布者,得口罩。实验室副主任张耀鹏教授主持的应急项目,通过工艺优化可获得直径和孔径达几微米级别的Lyocell熔喷无纺布。原料可再生、可生物降解、Lyocell工艺环保、亲肤性好等优点,让Lyocell熔喷膜完胜传统滤材。据了解,下一步项目将开发全生物基复合滤材,实现对细菌、病毒的多级防护。

  重!是责任使命,更是常态担当

  谈及在时间紧急、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设立应急专项的初衷,朱美芳院士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急国家所急,解决国家的困难,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短短两个多月,25个项目或实现量产化,或取得实质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发展布局建议……这份急难时刻“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了实验室非常时期的“新常态”。

  疫情过后,人们可能还将继续面对与病毒的长期斗争,朱美芳院士表示,这次疫情“大考”,让我们重新认识“平战结合”的意义,下一步要研发更加高效、广谱、安全、经济的抗菌抗病毒纺织物,搭建科教、产教、军民“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材料设计与纤维成型先进制造全链条体系。

  科技“赶考”,任重道远,东华这支“国家队”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