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动态 > 农民工朋们的“反向”春节 返回首页

农民工朋们的“反向”春节

时间:2020-01-20 13:53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收藏

  2020年的春运已经开始了好几天了,距离春节也只剩不到10天的时间,按照惯例,每年这个时候各地的高校都已经放假了,所以接下来一直到年前的日子,在春运路上的大都是各种上班族,其中就少不了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每年春运都是农民工的返乡高峰,毕竟对一年到头都在外打拼的农民工而言,春节是每年难得的一段假期,也是与家人团聚的大好机会,也正因如此,虽说每年春运都是人挤人的场面,但是农民工还是愿意提着大包小包,大老远的赶回农村老家过年,不过不能否认的是,近几年的春运还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以这两年的情况为例,每到春运都有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现在已经过了腊月二十了,很多农民工却依然不着急返乡,甚至压根没有回家过年的打算,这些人给出的理由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工地和工厂放假时间太晚,通常要拖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左右,而且过完年又要马上开工,这么短的时间回家一趟实在不方便,有的则是因为春运期间的车票紧张,很多农民工都没有网络购票的经验,一些回家的热门路线实在抢不到车票。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很多在外打拼的农民工和一些年轻人干脆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

  基于这样一个困境,人们“发明”了“反向过年”的办法,也就是把双方父母都接到子女家过年。这样一来,三个家庭就都可以团圆了,避免了相思之苦。但从传统的观念看,这样的团圆始终让人感觉有那么点不是滋味。过年回家,我想不仅仅是人的团聚,还是人与家乡的团聚,回到生长的地方,遇见亲人和朋友组成的熟人社会,这让回家过年拥有了某种仪式感,换一个环境,这样的感觉会被削弱很多。而且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去子女家过年是一种打扰,环境的陌生感也会让人精神紧张,而子女回到父母的家,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近两年,“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成为不少80后、90后陪父母过年的新方式。“反向春运”和“反向团圆”让一家人过年多了一种选择,子女可以尽到孝心,还更省钱、更轻松,不必为走亲戚、聚会喝酒、发红包、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等人情问题而烦恼。

  相比往年,2019年“反向春运”更加火爆。携程大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反向春运的实质是“反向过年”,不排除其具有一种经济理性,但更重要的,还反映出一种文化观的变化。春运大潮的形成,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有关。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与家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文化。

  随着“反向过年”的出现,把家人亲人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过年,显然免除了很多烦恼,从文化观上讲,这让人想到了“人在哪里,家在哪里”。在一个大流动的社会,这种对家和对年的认识,可能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正是基于经济和文化的双重驱动,这几年“反向过年”越来越多地出现,也得到了舆论的支持和认可。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