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生活百科 > 多元视野下的乡村景观遗产保护 返回首页

多元视野下的乡村景观遗产保护

时间:2019-05-06 18:05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佚名收藏

  记者姚媛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乡村景观”。为发掘乡村景观遗产的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4月18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举办“多元视野中的乡村景观主题沙龙”,邀请文物、建筑、农业、旅游、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乡村景观蕴含丰富的内涵

  “乡村景观”遗产是最常见的一种演进型文化景观。“1992年,‘文化景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世界文化遗产中已有105个文化景观,其中一半是乡村景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说,“乡村景观”的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密不可分。1992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将其提上重要议程,加强相关领域合作,形成了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景观、生态博物馆等一系列概念。三者互相趋同,又各有侧重。

  “例如红河哈尼梯田,是一个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生态整体。要把长期种植不退化的水稻种质资源,森林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当地人崇拜森林的文化等等因素放在一起,才能全面理解它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根本原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室主任闵庆文说。

  农民参与至关重要

  “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核心是遗产与社会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农业地区协同进化的典型代表。必须有农民的参与,才得以存续并不断发展变化。”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巡视员戴军说。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长邹怡情认为,乡村景观遗产是活态的遗产,要进行动态的管理。“既要保留所有独特的传统,又要融入现代元素。我们应当尊重村民的选择,增加社区的参与,并注重文化多样性保护。”邹怡情说,在宏观层面,要对遗产构成要素的保护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保护策略。在微观层面,作为建筑师,要研究传统民居的演变,研究村民的精神层面的信仰等。

  宋新潮提出,保护乡村景观是要保护乡村的整个发展过程,而非某一固化的发展阶段。既要保护遗产和环境,也要保护生活、生产方式。而村民对于乡村保护与管理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闵庆文说,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如果农民不再种田,乡村景观遗产也就不复存在了。红河县、哈尼县通过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保护的关键是让遗产拥有者和保护者受益。为此,需要建立三个关键机制――以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以有机生产、功能拓展、三产融合为核心的产业促进机制和政府、科技、企业、农民、社会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新兴媒介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大数据等产业的兴起,田野、溪水、民居、小桥等乡村独特的景观元素,乡村的风土人情,借助新兴媒介的触角,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营造出别样的意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的APP上,在乡村居住的体验已成为很重要的分享内容。”穷游网总裁蔡景晖说,现在很多酒店会推介当地独特的乡村景观,食材、员工都来自周边乡村。游客乐于到乡村沉下心来深入体验,感受乡村景观独特的节奏、韵律和美。

  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负责人朱凌介绍,抖音文旅扶贫的新模式,借助新媒体,对贫困地区的乡村景观进行专业包装和推广。项目邀请资深团队进行品牌打造,在平台流量上向乡村倾斜,提供丰富的功能支持以吸引用户,提升了贫困地区特色文旅资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