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中国农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民门户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设施 > 农行通州支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返回首页

农行通州支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5-09-23 16:48来源: 新华网作者:收藏

    农行江苏通州支行积极践行“面向三农”的经营宗旨,从环境治理、设施配套、服务优化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多维度入手,为新农村建设搭桥铺路。映着“水清、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通州农行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让河道也会“呼吸”

    清清的河水静静流淌,一群鸭子在河里尽情嬉戏,岸上杨柳迎风,花草鲜绿翠红交相辉映,这是笔者在南通通州十总镇爱东竖河岸看到的一幕美景。
    “以前我们这里的河道久未疏浚,淤泥有齐腰深,岸坡芦苇丛生,有的河水甚至发黑发臭,住在附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问起以前的情景,当地一位村民大倒苦水。

    通州属长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6.9%,现有1152条等级河道。2014年底,当地政府将农村河道整治列入重点民生工程,还老百姓一个蓝天碧水的绿色家园。通州农行主动上门、积极介入省级重点工程禹湖水利、通州湾围垦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助力政府做足“水文章”,为农村河道拆坝活水、疏浚淤泥、河坡整治、水土治理和河岸绿化等。如今,这里的河道仿佛也会呼吸,像十总镇爱东竖河“河畅、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美景,在通州的许多乡村随处可见。

    把家安在花园里

    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小洋房整齐地排列在村公路旁,房屋后的桂花、香樟等绿意盎然,宽阔的水泥路不见一片垃圾。近日,笔者走进通州金北村一处农民集中居住区,犹如踏入了城市高档小区。

    在通州农行的支持下,该村以创建“康居乡村”、“文明村”为契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建设。在已落成的试点区内,村民们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小区道路、水电、通讯、路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民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用村民的话说:感觉就像住在花园里。

    村村有了小游园

    在通州西亭镇草庙村的小游园内,绿树成阴、鸟语花香,高低杠、徒步跑道等健身设施错落有致。饭后,这里的人们可以悠闲地散步、快乐地健身,还能像城里人那样组团跳一支广场舞,好不热闹。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水涨船高。为丰富当地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通州农行先后投入近3亿元,支持政府实施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村庄小游园建设等项目,优化人居环境。像草庙村的这种小游园,如今成了通州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天的辛苦劳作后,村民们也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村民张奶奶每天都会抽空带小孙女到游园逛逛,她说:“有了这个场地,村里打牌的人少了,天天晚上有人跳舞、打球,就像城里一样。”

    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通州当地大量土地闲置。对此,通州农行累计投放金农贷、个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等4000万元,支持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开展农场承包等方式,批量建设绿牧果蔬种植基地,发展高效农业、水果采摘业等,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身为80后的徐立新是一位典型的“新型农民”。“我以前是上海的一名电器工程师。每次回乡,看到许多田地荒芜,地里干活的大多是花白头发的老人,感觉很心酸。”他告诉笔者。于是,三年前,徐立新放弃白领职业,在通州农行的支持下回乡承包土地、购买农机设备、建成蔬菜大棚,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家庭农场。现在,他的家庭农场由最初的60亩发展到280多亩,年收益二十多万元。不仅收入可观,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创收。

    看到家乡许多村民在土地里刨出了黄金,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选择回乡创业。如今,通州当地蔬菜大棚、水果种植园等随处可见,到处一片繁忙丰收之景。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